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結晶蜜
這連續幾波的寒流北部下探7~8度C
我去年11月份收的野蜂蜜瓶底也開始結晶了
最前面的一瓶則是9月份收成的則是已經完全結晶了
這瓶結晶蜜就拿來當蜂蜜果醬了塗 土司 或 饅頭
這是從維基百科擷取來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胺基酸。1kg的蜂蜜含有2940kcal的熱量。
蜂蜜水分含量少,細菌和酵母菌都不能在蜂蜜中存活,因此蜂蜜並不需要放入冰箱保存,某些厭氧菌(如肉毒桿菌)可以以非活性的孢子形態存在其中,因為嬰幼兒腸胃等消化器官過於稚嫩,胃酸的分泌較差,所以,一歲內的嬰兒不要食用沒有經過消毒的蜂蜜。蜂蜜中孢子並不會繁殖產生毒素,一般情況下,蜂蜜中的厭氧菌也沒有在人體內繁殖的危險。
蜂蜜比蔗糖(砂糖的主要成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因為蜂蜜是由單糖類的葡萄糖和果糖構成,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而不需要酶的分解。
蜂蜜的產生
蜜蜂從植物的花中採取含水量約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鐘的發酵,回到蜂巢中,一部分吐出給專職加熱的蜜蜂作為燃料。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成為水分含量少於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
蜂蜜的結晶
蜂蜜是糖的過飽和溶液,10~15攝氏度時容易產生結晶,生成結晶的是葡萄糖,不產生結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當加熱時結晶又會重新變回液體,並不是品質的問題。人們有時會以在低溫下是否結晶來區分純蜂蜜和加糖的蜂蜜,然而,將蜂蜜中的雜質過濾掉,也可以令蜂蜜不產生結晶,所以這方法並不可靠。 蜂蜜的結晶屬於正常現象,而不同的蜂蜜因蜜蜂所採集的花蜜不同,所以結晶情況和條件也不一樣,而果糖居多的蜂蜜一般結晶很慢,比如廣西的龍眼蜜和枇杷蜜以及紅棗蜜;而葡萄糖居多的易結晶,如荔枝蜜和冬蜜;而每種蜂蜜的結晶情況也不同,有的結晶細膩潔白比如冬蜜和東北的椴樹蜜;而有的結晶呈顆粒狀如荔枝蜜。而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蜂蜜特別是超市專賣店的蜂蜜一般都為人工濃縮蜂蜜,使得葡萄糖含量少或者破壞了結晶核使得其很難結晶,再者結晶的條件不同使得即使同一批蜂蜜有些結晶快,有些結晶慢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當然不能單靠蜂蜜結晶與否判斷真假蜜。
蜂蜜在氣溫嚴寒的冬天容易結晶。氣溫在13-15攝氏度時,會形成白色固態的豬油或細粒狀。蜂蜜90%都會結晶(槐花蜜、檸檬蜜除外),濃度越高,結晶越多越快(椴樹蜜、油菜蜜除外)高濃度蜂蜜會整體結晶,濃縮蜜、調和蜜通常不容易結晶。氣溫回升後,結晶蜂蜜會逐漸熔解成半透明流體狀。結晶蜂蜜可用6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溫度過高會破壞其營養成分)隔水加熱半小時即可熔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結晶更容易發酵,快快吃掉他。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1/20/2013 20:07:37]謝謝提醒
受教了~~謝謝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1/24/2013 14:42:21]不客氣!